培训回顾 | 员工院感知识培训讲座

主讲人介绍
“

董金莲,护理部主任。公立三甲医院四十多年的工作经历,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操作技能。有丰富的临床护理和管理经验。尤其擅长静脉治疗、外科、内科、门急诊科等各种危、急、重症病人的抢救处理和常见慢性病的健康教育。多次参与市级课题研究,发明专利六个,多年来在国家级、省级杂志和学术活动中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。

培训内容回顾
“

1
手卫生
手卫生是指通过洗手、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等方法,去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,是预防感染和控制传染病传播最简单、最有效、最经济的措施。
医务人员双手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往往较其他人群多,且通过手直接或间接传播疾病比空气传播更具危险性。手,成为了病原体传播的关键媒介。正因如此,手卫生在医院感染防控中占据着核心地位。

手卫生并非只是简单的洗手,它是洗手、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。正确的洗手方法,如七步洗手法。
卫生手消毒则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,按照七步洗手法的揉搓方式,揉搓至手部干燥,让手部各个部位都能得到消毒。
外科手消毒更是在手术前,医务人员需先用肥皂(皂液)和流动水洗手,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,保障手术环境的无菌要求 。
2
标准预防
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的措施。手卫生,手套、隔离衣、口罩、护目镜和防护面屏,以及安全注射。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、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和医疗器械处理。
双相防护——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、体液、分泌物(不包括汗液),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有可能含有感染因子的原则。
如何佩戴医用外科口罩
鼻夹侧朝上,深色面朝外(或褶皱朝下)上下拉开褶皱,使口罩覆盖口、鼻、下颌,将双手指尖沿着鼻梁金属条,由中间至两边,慢慢向内按压,直至紧贴鼻梁。适当调整口罩,使口罩周边充分贴合面部建议2~4小时更换一次,如口罩变湿或沾到分泌物也要及时更换。董主任请护士上台演示规范操作。

3
医疗废物
医疗废物分为五大类:感染性废物,如被病人血液、体液、排泄物污染的物品;损伤性废物,像针头、手术刀等锐利器械;病理性废物,包括手术切除的人体组织等;药物性废物,过期、淘汰的药品;化学性废物,具有毒性、腐蚀性的化学试剂等。不同类别的医疗废物,需严格按照规定,使用对应的包装容器进行收集,例如感染性废物用黄色垃圾袋,损伤性废物放入防刺、防渗漏的利器盒。
4
职业暴露
医护人员出现职业暴露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,破损的皮肤黏膜暴露、锐器伤、切割伤、直接接触、呼吸道暴露……
暴露后,第一时间这样做!
紧急处理:锐器伤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伤口血液,用流动水冲洗 10 - 15 分钟,碘伏消毒;黏膜暴露迅速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。
快速报告:事发后即刻向院感科汇报,详细记录暴露细节,进一步干预治疗,跟踪随访。
一挤、二冲 、三消毒、四上报

培训总结
“

在医疗战场看不见的硝烟里,院感防控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坚固堡垒。“每一次手消,都是对生命的承诺;每一套防护,都是责任的彰显。” 参与培训的护士长话语掷地有声。通过此次培训,“人人都是感控第一责任人” 的理念深深扎根在每位人员心中,曾经停留在纸面的制度条文,如今化作日常诊疗、高风险操作中下意识的规范动作。他们用专业与严谨,为患者和同事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。
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~